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各功能區,區政府各部門,區直各單位:
《數字即墨2025年行動方案》已經區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7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
數字即墨2025年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山東省“十四五”數字強省建設規劃》《數字青島發展規劃(2023-2025年)》《數字青島2025年行動方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我區全域數字化轉型,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行動目標
圍繞“活力創新的數字經濟、協同高效的數字政府、普惠便捷的數字社會、智能融合的數字設施”的數字即墨建設目標,打造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社會民生、基礎設施提質工程,通過聚焦產業創新、政府協同、民生普惠、設施融合等方向,系統化推進各領域數字化提質升級,助力數字即墨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數字經濟提質工程
1.數字經濟。按照市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措施要求,推動區域數字產業統籌發展,探索數字經濟企業發展分類標準,爭取建立分類施策聯動機制。參照青島市數字經濟運行態勢分析指標體系,開展數字經濟指標持續性監管。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力爭全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2%。(責任單位: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區工業和信息化局)
2.產業體系布局。聚焦市“10+1”重點產業方向,推進數字化轉型,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推動工業大模型推廣應用,深化企業合作。持續發力海洋人工智能,服務嶗山實驗室完善“瀚海星云”科學智能底座,提升“問海”等應用場景大模型,加快建設基于國產超算的人工智能平臺。培育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推動智能家電產業增產擴能。加快深海開發產業突破發展,全力配合國家深海“三大平臺”開工建設,加快中國計量院國家碳計量實驗室、海上綜合試驗場等創新平臺進度,搶占海洋科技創新制高點。(責任單位: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海洋發展局、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
3.產業集群培育。依托藍谷海洋科創資源集聚優勢,深度參與青島科創大走廊建設,聚力打造海洋科學城,加快打造全國領先的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推動科技創新園等創建數字經濟示范園區,拓展數字產業發展空間。(責任單位:區海洋發展局、區科技局、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科技創新園)
4.創新主體培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龍頭企業創新能力,提升中小企業成長性,促進全區軟件和信息企業發展壯大。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聚力建設科技強區,支持相關企業創建市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力爭新培育專精特新、瞪羚雛鷹、“小巨人”企業6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責任單位: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局)
5.工業數字化轉型。落實“工賦青島·智造強市”專項行動,推動企業實施“智改數轉網聯”升級。加快培育“晨星工廠”。組織企業新發布工業賦能場景100個以上。扎實推進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培育細分行業優質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力爭累計完成40家以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改造。(責任單位:區工業和信息化局)
6.農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農業數字化建設,積極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建設1個以上數字化應用場景。圍繞綠色增糧、設施農業、現代畜牧業等重點領域,加快打造“數智農田”“智慧植物工廠”“智慧牧場”等新場景,實施好全省縣域數字農業發展試點項目和國家數字農業應用基地項目建設,新創市級智慧農業應用基地2處以上,力爭全區市級以上智慧農業應用基地累計達29個。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61.5%以上。(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
7.數據高質量供給。完善一體化數據底座支撐能力,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強化數據源頭治理和質量監督檢查,提升公共數據供給質量,推動公共數據由匯聚優勢向供給優勢轉變。鼓勵企業在落實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制度要求和保障各方合法權益的前提下開放數據。(責任單位: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
8.數據開發利用。深化政務數據共享應用,加大數據賦能基層治理力度。有序推動公共數據開放,推動與民生緊密相關、社會需求迫切的高價值數據資源安全合規開放。深入開展“數據要素×”專項行動,推動企業數據要素場景應用和供需對接,引導企業數據開放和開發利用,打造一批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成果。(責任單位: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
9.數據產業生態培育。建立數據要素型企業目錄,重點培育數據資源、數據技術、數據服務、數據應用、數據安全和數據基礎設施等領域企業,探索培育一批數據要素型企業。(責任單位: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有關責任單位)
(二)實施數字政府提質工程
10.政務能力中樞。結合“兩重”“兩新”、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研究超長期特別國債、政府專項債等支持領域,完善項目設計深度,推進城市云腦迭代升級,夯實數字底座,融合匯聚各類政務信息資源,推進數據標準化治理,逐步推動城市運行“全域協同”,提升城市云腦賦能應用水平。(責任單位: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
11.一網通辦。依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強化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改革成果推廣應用,依托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全面推廣開工、水電氣暖報裝、驗收“一件事”和道路挖掘修復“一件事”改革,探索實施施工許可等“無紙化”報建。按照市級部署,探索打造“大模型+政務服務智能助手”場景。(責任單位:區行政審批局)
12.無證明城市。全領域推動“無證明城市”建設,打造2個以上社會化“無證明”應用場景,推動“無證明”服務向基層延伸,探索建設“城市碼”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有關責任單位)
13.智慧機關。加強“山東通”和金宏辦公系統管理和應用,圍繞機關“人、文、會、事、檔”高效協同運轉,不斷提升公文運轉、會議組織、督查調度等機關工作智能化水平。(責任單位: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有關責任單位)
14.智慧決策。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持續推進“便民辦稅春風行動”,進一步優化新電子稅務局功能,統籌推動辦稅服務廳和12366一體轉型升級。開展“知識產權協同保護一件事”“‘青島優品’品牌服務一件事”推進工作。切實提高審計領域數字化應用水平。(責任單位:區稅務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審計局)
15.基層治理一體化。推廣應用“掌上社區”平臺,打通數據閉塞瓶頸,以點帶面全面夯實基層治理數據底座,推動數據直達基層。深化社會治理一張網建設,進一步整合網格資源并深化場景應用,不斷完善多級聯動網格治理架構,暢通、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推動基層治理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實現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訴求“多門受理、一網統籌、聯動處置”,提升基層治理的效能和群眾的滿意度。(責任單位:區委社會工作部、區委政法委)
16.警務運行一體化。推廣“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強化信息技術支撐,建立數據信息研判、指令平臺推送、所隊行動反饋的實戰應用閉環運行體系。(責任單位:區公安分局)
17.城市管理一體化。拓展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應用場景,提高平臺使用效能,爭取平臺案件辦結率、按期辦結率達100%。增加視頻監控點位、拓展自動識別抓拍領域,擴大城市管理的監測范圍和深度,提高對城市問題的自動識別和預警能力。鼓勵市民參與城市管理,通過移動端提供問題舉報、建議反饋等功能,增強市民的參與度和互動性。(責任單位:區綜合執法局)
(三)實施數字文化提質工程
18.文化服務數字化。促進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數字化文化新場景,推進虛擬展廳、沉浸式體驗等新型文化服務,升級旅游體驗。結合線上線下著力打造“書香即墨·閱讀悅美”文化品牌,大力開展數字化閱讀活動,打造全民閱讀品牌。(責任單位:區文化和旅游局、區委宣傳部)
19.新型文化業態。深化手造產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打造“山東手造·青島有禮”城市文化品牌。依托即墨古城等載體推動數字文化發展,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開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費促進活動等主題活動。(責任單位:區文化和旅游局)
(四)實施數字社會標桿提質工程
20.智慧醫療服務。提高區級龍頭醫院智慧化能力,優化基層醫院智慧化服務。積極參加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力爭至少1家通過4級甲等測評。基層醫院全部上線基層醫生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利用合理用藥、病歷質控、智能問診、智能輔診等功能,提升基層醫生醫療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
21.智慧出行服務。加快建設“全市一個停車場”統一支付體系,提升停車繳費便捷性、數據準確性和公示規范性。率先推動全區21處國企經營性停車場接入平臺,再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原則,分階段覆蓋其他經營性停車場,持續優化市民停車體驗。(責任單位:區公安分局)
22.智慧醫保服務。大力推進醫保信息化建設,積極探索“互聯網+醫保”服務新模式。升級醫保智能服務方式,完善醫保咨詢服務智能體系,拓展“電話即辦”“視頻即辦”業務范圍,全面推進醫保碼激活和服務場景的全流程應用。(責任單位:區醫保局)
23.智慧民生服務。進一步提升基層醫保服務能力和水平,推動基層醫療保障經辦服務便捷性、統一性、規范性工作進程,搭建標準化基層醫保工作站(點)。實行“退休一件事”聯辦平臺事項動態管理,提高“退休一件事”經辦服務質效。(責任單位:區醫保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4.智慧養老服務。推進“全市一家養老院”工作,完善升級即墨區智慧養老平臺,逐步將養老機構、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養老服務站納入平臺管理。提升智慧社區養老助餐服務水平,鼓勵發展智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打造線下線上相結合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各鎮街,各功能區)
25.智慧就業服務。推進公共就業服務智能化轉型,持續優化即墨區公共就業服務云平臺,完善勞動力市場信息采集和發布機制,暢通供需雙方信息互通渠道,通過平臺收集招聘求職信息不少于5000條。加強“零工交流站”功能應用,加快上線技能提升、直播帶崗、共享HR等應用。(責任單位: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6.智慧教育服務。加快推動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融通應用,促進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賦能教育擴優提質。加強教育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組織信息素養提升和人工智能培訓活動,力爭培養一批數字化教育管理人才,持續提升校園智慧化水平。(責任單位:區教育體育局)
27.智慧旅游服務。支持引導A級旅游景區、特色街區等進行智慧化轉型升級,發展無人機表演、夜間光影秀、數字IP內容等產品品牌。配合市級做好“一部手機游青島”功能優化工作,推動相關文旅企業接入,豐富線上供給能力。加強文旅市場信用監管,推動文旅服務質量提升。(責任單位:區文化和旅游局)
28.數字消費。積極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優化商業網點布局,持續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實施直播電商提升工程,搭建電商直播即墨專區,促進零售業數字化轉型。(責任單位:區商務局)
29.數字鄉村。實施“數商興農”工程,發展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模式,推動2個以上知名品牌開展數字化轉型。支持借助互聯網平臺、數字技術推進休閑農業、創意農業、森林康養等新業態發展。推進鄉村網絡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加強農村生產作業區、農產品直播基地等重點場所網絡覆蓋深度,推動城鄉同網同速。(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農業農村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
30.城市數字更新。深化四星級成長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探索智慧城市多元化建設運營模式。建立數字化運營平臺,推動社區、街區等“數字更新”,創新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的數字化場景,鼓勵建設餐飲等生活服務數字化特色街區,提升社區智能化應用水平。(責任單位: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區商務局)
(五)實施數字生態文明提質工程
31.生態環境治理數字化。進一步集成用好在線監控、無人機、走航監測車以及衛星遙感等科技手段,加強監測網絡平臺等非現場監管方式的運用,積極推進“環境更好、打擾更少”非現場執法監管模式,充分運用數智技術,實現從“人防為主”向“技防優先”轉型,全年非現場執法比例不低于40%。(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
32.固廢治理數字化。加強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農業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多層次推進“無廢細胞”建設,力爭創建70家“無廢園區”“無廢工廠”“無廢學校”。推動小微企業危險廢物集中收集智能平臺數據互通共享。(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
33.水生態治理數字化。進一步完善數字河湖等平臺功能,加強數字河湖智能管控監測,提高防洪減災、水資源配置、水生態建設與水管理能力。(責任單位:區水利局)
(六)實施數據基礎設施筑基工程
34.完善數字基礎設施配套。推動5G-A和F5G-A試點部署及應用。新建5G基站600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4000個以上。推動海洋數據交易服務平臺(二期)建設,打造海洋領域可信數據空間。(責任單位:區發展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
35.新型算力基礎設施。加快部署新型算力基礎設施,統籌推進數據中心建設融入市級“算力一張網”布局,積極推動算力資源互聯共享。加快算力產業發展,鼓勵企業打造算力創新應用,培育終端市場。組織企業積極申報獎補資金,推動新型數據中心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責任單位: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
36.融合基礎設施。加快推進交通、能源、水務、海洋、市政等融合基礎設施布局。重點推動海洋裝備集聚化、智能化發展,推動大型養殖工船迭代升級,加快15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建設,打造全國深遠海養殖試驗示范標桿。(責任單位:區發展改革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水利局、區海洋發展局、區科技局、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區公安分局、區生態環境分局)
三、保障措施
37.強化統籌推進。強化數字青島、數字即墨建設督導,加強政務信息化項目統籌。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強化用地保障,用好土地儲備專項債盤活閑置土地等政策,加強數字經濟、數據基礎設施等項目發展用地支持。(責任單位: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區金融運行監測中心、區自然資源局)
38.推廣企業首席數據官制度。加強企業首席數據官(CDO)制度宣傳引導,推動社會和企業認識CDO制度在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作用和意義,營造有利于企業CDO制度發展的良好環境。(責任單位:區工業和信息化局)
39.強化網絡安全主體責任。全面落實網絡安全主體責任,筑牢網絡安全防線,常態化開展漏洞隱患排查整治,健全網絡安全運營常態化機制,加強對數據安全管理的統籌,不斷提升風險識別、防護、監測、響應等安全能力。(責任單位:區委宣傳部、區委機要保密局、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區公安分局)
40.強化宣傳推廣。廣泛宣傳我區數字化轉型經驗做法、典型模式,營造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引導數字技術在各領域廣泛應用,培樹新型智慧城市應用典型案例、場景,提升智慧城市應用建設實效。(責任單位:區委宣傳部、區融媒體中心、大數據與電子政務中心,區政府各單位,各鎮街,各功能區)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